活动义齿作为一种常见的牙齿修复方式,针对牙齿缺失和缺损问题有着广泛的适用性。整个修复过程并不复杂,费用也相对亲民,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患者恢复咀嚼功能,同时改善语言表达、外观和吞咽能力。正因如此,活动义齿修复技术长期以来备受人们青睐。
现实生活中由于部分人口腔保健意识薄弱,加上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,在完成活动义齿修复后,可能会面临口腔炎症、余留牙龋坏以及牙周组织病变等问题。那么,如何通过科学保养让活动义齿发挥更佳效果呢?口腔专家建议,修复后做好以下几方面维护至关重要。
1. 口腔卫生教育
我们会为每位完成修复的患者提供详细指导,帮助大家建立正确的口腔保健观念。保持修复体周围的清洁卫生,是确保牙周健康、防止余留牙蛀牙,并延长义齿使用寿命的基础。只有做好日常维护,才能让牙齿始终维持良好功能,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。
2. 习惯养成
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和口腔医学进步,现代口腔保健理念已经超越了传统洗牙方式。现在更需要引导患者掌握科学的清洁方法,增强口腔系统的整体防御能力。
关于固位问题,由于没有天然基牙提供支撑,义齿主要依靠吸附力、界面作用力、大气压力和肌肉作用力来固定。要想确保稳定,全口义齿与口腔黏膜之间必须形成良好的边缘封闭。日常使用中,像张嘴、漱口、打喷嚏等动作都可能破坏这种封闭性,导致义齿松动脱落。
1. 颌面部评估
检查内容包括面部左右对称性、嘴唇丰满度、整体比例是否协调,张口状态,下颌运动情况,侧面轮廓,以及颞下颌关节是否存在病变或不适感。
2. 牙弓特征分析
牙弓形态可分为方形、圆形、椭圆形等类型;大小分为大、中、小三级。上下牙弓的位置关系主要有两种:水平关系和垂直关系。
在水平关系方面,可分为三种情况:a.正常关系,上下牙弓形状和大小相近,位置正常,侧面检查时基本保持直线,上颌牙弓可略微前倾;b.上颌前突,上颌牙弓明显位于下颌牙弓前方或侧方;c.下颌前突,下颌牙弓明显超越上颌牙弓。
垂直关系即颌间距离,可分为三种情况:a.正常距离,有利于牙齿排列;b.距离过大,可能因牙槽骨吸收严重导致固位不良;c.距离过小,虽然固位支持效果好,但会增加排牙难度。
3. 牙槽嵴状况
通常在拔牙后三个月可进行修复。高而宽的牙槽嵴有利于义齿固位和稳定,而低窄的牙槽嵴则会造成支持和固位不足,甚至引发压痛感。
4. 上下唇系带检查
包括系带的形态、位置、附着点与牙槽嵴顶的距离,以及肌肉张力情况。
5. 腭穹隆形态
腭盖高度直接影响义齿固位效果:高拱型腭穹隆因黏膜较厚,固位较好;平坦型腭穹隆因牙槽嵴较低,固位效果较差;适中高度型腭穹隆黏膜厚度适中,能提供最佳支持。
6. 舌部情况
正常情况下张嘴时,舌尖应位于下颌牙槽嵴顶前方,确保口底组织与义齿舌侧基托边缘形成良好封闭,有利于稳定固位。
7. 旧义齿评估
如果患者原有义齿,需了解更换原因和具体要求,并检查其佩戴状况。
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上下唇系带的检查,包括系带的形态、位置、附着点与牙槽嵴顶的距离,以及肌肉张力情况,这是全口义齿修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。
下一篇:没有了